查看原文
其他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2万份观众留言告诉我们什么?

弘博网 2023-10-07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12月13日上午8点整,升国旗下半旗仪式开始。三名三军仪仗队的礼兵从纪念馆史料馆门口出发,步伐铿锵,他们沿着石板路,将国旗护送到广场中央的国旗杆下。升国旗,敬礼,国旗到达旗杆顶端,停留数秒钟后。在全场人员的静默注视下,将国旗缓缓降到下半旗的位置——这标志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仪式开始了。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


自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超过800万人次。从2020年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纪念馆采取“防疫+预约”参观模式,年均参观人数仍保持在100万以上。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带给观众怎样的体验?观众留言簿里都写了些什么?日前,纪念馆开展观众留言分析,作为智库“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的重大课题立项。我们选取了2019年至2021年观众留言,梳理和分析了观众留言的基本情况。12月7日,时鹏程副馆长在国家公祭系列图书发布会上代表课题组对观众留言分析报告进行发布。


每一份观众留言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记录着观众的心声,体现着观众的所思所感。一起来看留言大数据里的家国情怀。


90后、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


2019年至2021年,纪念馆共收到观众留言221939份,其中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份,许多观众为我们写下了肺腑之言。


在地域上,国内观众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大来源地为华东地区,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位列前三。境外参观者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77个国家和地区,以周边邻国为主。


在年龄上,国内外观众均以青少年为主体,平均年龄约23岁,“90后”和“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可见,青少年是纪念馆观众的主要群体。



在职业上,留言观众覆盖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中小学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公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等9类职业,其中学生群体占6成以上,是留言的主要人群。



在语种上,有27种外语,外籍观众里用英语留言的占60%以上,另有15%的外籍人士用中文留言。


高频词“铭记 勿忘 和平”


通过高频词分析、语义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我们对22万多份纸质留言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国内观众积极情感的留言占比超过90%。


从留言主题来看,国内观众表达最多的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其次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珍爱和平、逝者安息”、“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等。国外观众表达最多的是“了解历史、祈求和平”,其次为“铭记历史、世界和平”、“以史为鉴、不再发生”等。从中外观众的留言内容看,“用史实发言、让文物说话”的策展理念基本实现。



01
唤起中外观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沉思


在国内观众100个高频词和国外观众50个高频词中,“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不忘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人们参观后的普通感受。


有老师参观后留言:要把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们听。



有军人留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外国观众留言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说:南京大屠杀惨案让我潸然泪下,我强烈谴责日军的暴行。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希望未来世界充满和平。



02
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


“国耻”、“牢记”、“初心”、“使命”、“自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等关键词处于语义网络结构的中心位置,许多观众表达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心声,表示要“缅怀先烈”“把我们的国家守护好”。


有的孩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写下“世界和平”,稚嫩的笔迹洋溢着爱国的热情。留言里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的朴素情感,体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令我们感动。



03
增进各界人士对人类和平的理解和热爱


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和平”一词与大多数关键词联系紧密,表明不少观众在参观时对和平有了思考,有观众曾“觉得无法原谅日军侵华的罪行,但参观完后觉得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一位河南学生写道:过去,南京大屠杀只是耳闻熟知的名词,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长流。今天,一幕幕的证词、物料摆在我眼前,才深深感受到悲凉、震惊、愤恨……



一位观众写下:金陵悲难当,磨砺精气神。往事随风去,国耻记心中。落后要挨打,吾辈当雄起。



国外观众在参观后,增强了对和平的共情,频繁提及“同样”一词,并与“大屠杀”、“铭记”、“历史”、“未来”等词密切关联,表达了“感同身受”的心理与对“人类和平”的祝愿。


来自南非的Ryan写道:在中国居住3年,看到这些居民曾经遭受的破坏和心碎,我更爱这个国家。感谢纪念馆让我更了解历史。



推进观众留言数字化


留言是连接纪念馆和观众的纽带,从中我们看到观众的心声,了解观众的需求,掌握观众的动态。留言纸短情长,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展览、教育和各项工作具有启示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推进观众留言数字化,把大量的留言保存好、分析好、利用好。


01
继续讲好南京大屠杀历史故事


留言表明,观众对史料情节的描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人物遭遇的经历最有感触,个性化的内容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许多观众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一句话所感动,写道“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视频都在提醒我们战争带来的伤害,最让人触动的一句话是李秀英老人说的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不少观众增加了对南京保卫战的认识,表示“向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抗击日寇的中国将士致敬!”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史料,讲好抗战故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故事、中国同胞守望相助故事、战后审判故事、纪念活动故事等,不断增强展览的叙事效果。



02
结合展览办好青少年教育活动


留言显示,青少年是参观的主要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感触良多,除了表示要记住历史外,更表达了强国的愿望。观众对展厅举行的教育和纪念活动非常关注,每当在展厅为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仪式时,都有许多观众留言表达不舍和缅怀之情,纷纷祝愿老人“一路走好”。



纪念馆将结合展览和历史纪念日,继续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开展模块式、分众化、仪式感的教育项目,常态化举行“花语”展示教育、“和平颂”情境演出等活动,增强展览的教育效果。


03
通过展览进一步增进国际交流


留言表明,许多外籍人士在参观后不仅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更增强了对和平的理解,发出了“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可怕的历史”“愿死者安息,愿世界和平!”等感叹。南京大屠杀是国际人士共同见证的历史,有外籍人士的记录、国际友人的救援、世界媒体的报道、国际法庭的判决。


一位来自韩国的观众写道:通过参观南京大屠杀照片和影像,我感触很深,心很痛,眼角流下了伤痛的泪。我希望日本尽快反省和谢罪,我们大家一起加油。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更标志着这段历史的国际意义。我们将继续挖掘海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加强与国际二战博物馆和国际学者的友好交流,加强与南京大屠杀时期救助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后代的联络,积极发展国际志愿者,办好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续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篇章。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回顾往期精彩

这些食物都从哪儿来?从风物和饮食出发,吴文化博物馆跨界推出“鲜生博物展”

倒计时!沈阳博物馆将于21日正式开馆

六大展览 东西汇聚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布2022年展览计划!

一本“网红”展览宣传册的诞生

让博物馆文创更加触手可及,近20家博物馆上线抖音“双12”

新展 | “志于道 游于艺”——国博巡展亮相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指尖启航,“四海通达”VR线上展来啦!

国家文物局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海域史视野下的海丝主题展览:以南越王博物院“四海通达”展览为例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海报公布!国际博协第27届大会将在迪拜举办

开放性、现代性、创新性: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